查看原文
其他

刊文推荐: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河海大学学报社科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01-05

引用本文艾楚君,陈佳.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1):11-18.


作者简介:艾楚君(1974—),男,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   要: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把握新时代青年的时代背景、群体特点、价值地位,开立了“两个大局”交织期青年发展的新方位;从理论、历史和现实3个向度上,开设了“两个百年”交汇期青年成长的新道路;充分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开拓了重要战略机遇期青年工作的新思维;明确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时代主题、路径方法以及共青团改革方略,开辟了新发展阶段青年工作的新路径;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做出了新的贡献,内蕴着丰厚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青年工作;时代价值


根据公开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19次深入高校考察调研,7次发表有关青年工作的主题讲话,14次重要讲话中提到青年工作,36次给青年或青年群体回信,就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发展,系统阐述了“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青年工作的路径方法、共青团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内蕴着青年发展新方位、青年成长新道路、青年工作新思维、青年工作新路径4个维度的时代价值,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开立“两个大局”交织期青年发展的新方位//


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青年发展在实现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奋斗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将青年发展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社会条件中加以考察。习近平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背景下分析新时代青年的群体特点、判断新时代青年的价值地位,开立了“两个大局”交织期青年发展的新方位。


1.关于新时代青年的时代背景

新时代青年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求知问学、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期历史性地叠合。首先,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不同国家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和本土文化等都将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为代表的现代高新技术加剧了社会交往的隐匿性和开放性,各种信息、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呈指数性增长的态势深刻地影响着新时代青年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在应对全球性挑战、面对世界性问题、解决关键性技术、共度公共性危机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交往互动将进一步日益加深;与此同时,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利用当代青年阅历较浅、社会认知不深、好奇心较强、价值观可塑等特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来争夺青年一代、占领青年阵地的形势更加复杂和激烈,方式方法也更加多样与隐蔽。其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计划稳步推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巨大成就,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基本保障,为新时代青年实现理想目标、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也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与此同时,以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市场竞争、动能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不充分等为代表的社会经济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依然存在,客观上给青年成长成才的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使得青年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最后,从青年的现实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看,青年工作在强化思想引领、推动创新创业、开展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都取得了实效,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青年的禀赋特点不断变化,青年的价值需求多样化,青年从业群体不断裂增,青年成长中迷茫、焦灼、困惑等深层心理情绪及其在现实中的各种表证呈现出多元化,使得青年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呈现出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等新问题。


2.关于新时代青年的群体特点

新时代青年的群体特点是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历史是时代的凝固,时代是现实的历史,时代有其内在的、固有的特点,每一个时代的青年群体都烙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立足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全面辩证地分析不同时代青年在身心状况、心智结构、认识水平、精神气质等方面的群体特点并以此作为开展青年工作的逻辑起点。习近平坚持唯物史观,深刻把握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客观环境,精准把脉新时代青年的群体特点,洞察新时代青年的优点与不足,将新时代青年成长中面临的问题予以具体化表达。


习近平肯定和赞誉新时代青年是“四可”的一代,即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一代。新时代青年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年龄增长与中国社会的发展一路伴随,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知识更加广博、活动半径更为宽广”;新时代青年面临开放的社会环境,既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社会物质成果和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也在多元文化、多样文明、多种思潮的交织碰撞和相互激荡中甄别、汲纳、借鉴着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因而,习近平指出新时代青年“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充分肯定了新时代青年在视野眼界、思想水平、认知能力、思维方式、观念兴趣、接受能力、主体意识等方面的群体特点。在“两个大局”背景下,新时代青年有着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代的青年都更开阔的视野、更扎实的学识、更敏锐的思维、更新颖的观念以及内生性的进取精神。


但是,由于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世界新的秩序形成的过程中,变迁与开放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使得青年在就业择业、婚恋交友、赡养父母、教育子女等方面存在一些客观实际困难;“三期叠加”的影响持续深化,阶层差异化难以在短期内消失,从而导致有关青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不断出现,从而滋生出一些消极甚至不良的心态;再加上新时代青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主体缺乏深刻的历史体悟和社会认知,使得“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也容易“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可以说“当代青年遇到了很多我们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困难”,还存在着“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习近平在时代背景下把握当代青年的身心特点、发展现状、社会心态和多元化多层次的现实需求,对新时代青年的群体特点和遇到的实际困难予以具体化的表征。


3.关于新时代青年的价值地位

新时代青年的价值地位是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目标旨归。青年具有体魄强健、精力充沛、激情蓬勃、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等特点。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把青年视为社会发展和接续事业的中坚力量,赋予了不同时代青年的价值地位。青年之于社会本质上是主客体的价值关系,即需要从青年主体担当时代大任的现实需要出发去把握青年的价值地位。


新时代青年既生逢盛世,又肩负重任,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参与者、建设者,也是中国梦建设成果的获得者、享有者。习近平对青年价值地位的考量,始终放在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两个大局”交织期的时代特征、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观视域中构建其理论架构,始终将青年的价值地位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类未来结合起来,赋予青年主体的价值承载。习近平提出“三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即“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布鲁日欧洲学院等国际场合重要演讲中还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同时,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习近平创造性地从历史逻辑的演进中考察青年成长成才的时代图景并以此彰显新时代青年的价值地位,即从新中国成立的探索、改革开放的实践、建党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中,来考察青年一代的价值地位。习近平指出:当代青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这对新时代青年的成长阶段和所要经历的历史时期,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对接起来,勾勒出新时代青年成长的时代轨迹,从而激发青年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与责任意识。


//二、开设“两个百年”交汇期青年成长的新道路//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坚持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在历史演进和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中为青年的成长道路标位定向,以一定历史时期的客观社会要求和时代责任为依据,指引青年成长成才的道路选择。当前,我国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新征程需要凝聚起青年一代的磅礴力量,新征程赋予青年新使命,新使命呼唤青年新风貌。新时代青年担当新使命、展现新风貌,首要前提和逻辑基础是找到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道路选择。习近平从理论向度、历史向度、现实向度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担当时代责任、磨炼道德品质、练就过硬本领、立足基层一线等在青年成长成才中具有决定性、方向性、基础性作用的路径选择和具体要求,开设了“两个百年”交汇期青年成长的新道路。


1.理论向度:在培根铸魂中擦亮人生底色

对青年进行思想理论武装和价值引领是把牢青年人生方向、筑牢青年人生根基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习近平强调,青年处于人生阶段的“拔节孕穗期”,成长成才的关键期,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擦亮青年的人生底色,是对青年进行培根铸魂的夯基工程。


一是习近平深刻阐释了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的价值旨归。科学理论作为意识范畴和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和改造力量。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青年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理解和正确认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勉励青年要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原著原文中悟真理力量,吸精神滋养,掌握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原理和方法,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恪守正道、明辨是非、改造世界,从而筑牢理想信仰之基,把牢人生方向之舵。二是习近平提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的重要论述。对青年提出希望和勉励时,总是首提或强调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基本原理。习近平将坚定青年理想信念作为培根铸魂工程,要求青年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擦亮青春底色,激发青春动能。同时指出“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勉励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这一论断,将青年的理想信念进行具体化表征和形象化表达,立足时代主题、紧扣时代气息、凸显时代特色,摈弃了抽象和空洞。三是习近平赋予了青年责任担当的时代内涵。勉励新时代青年发扬奋斗精神,勇担时代责任,注重用富有时代气息的责任观、奋斗观凝聚中国青年的力量,深刻把握青年时代责任的逻辑理路,要求青年将时代责任内化为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还从不同时代的青年在不同历史时期担当时代责任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事例中,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行为,如充分肯定青年在奥运会等事关国家尊严的大事,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优秀表现和责任担当行为。将青年责任与时代使命、社会需求、现实需要等结合起来,揭示了青年与时代这一主客体的内在统一。


2.历史向度:在历史体悟中厚植爱国情怀

新时代青年普遍缺乏深刻的历史体悟,没有经历过民族存亡的体验、血与火的考验以及艰难困苦的奋斗。习近平坚持大历史观,深刻论述爱国主义的强大精神动能,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将青年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作为青年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一方面,习近平深刻阐释了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年立身、成才的逻辑关系,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坚持历史叙事方式,在有关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中,从中华民族发展史、近现代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宏观视域,分析近代以来爱国主义在民族独立、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厘廓了青年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逻辑。习近平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指出“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丰富和深化了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明确了当代青年对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内在逻辑的认知。另一方面,习近平勉励广大青年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注重用近现代史上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的历史叩问、家国情怀、革命精神和故事教育青年,如在全国教育大会和考察南开大学时,引用教育家张伯苓的历史“三问”。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杨靖宇、赵一曼、江姐、邱少云等革命先烈的事例。同时还从青年身边的典型人物中示范引领青年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给“硬骨头六连”、内蒙古边防官兵回信,充分肯定守岛英雄王继才、嫦娥团队、神州和北斗团队的爱国主义精神。


3.现实向度:在实践锤炼中做到德才兼备

习近平坚持青年的成长发展需要与时代使命相适应的目标导向,要求青年追求德才兼备的成长目标。就青年加强道德修养、练就过硬本领、立足基层等涉及青年主体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做了系列重要论述,这是青年成长的路径选择,更是青年发展的具体目标,体现了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是对马克思关于青年全面发展的创新表达和现代转换。


一是涵养高尚道德。首先,习近平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实践观相结合,强调新时代青年要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提升道德认知、涵养道德情怀、锤炼道德修为。其次,习近平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经常以中华经典中关于修身立德的格言警句来强调青年锤炼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最后,习近平突出“品德”的重要性,指出“核心价值观, 其实就是一种德”,将品德纳入一个国家和核心价值观的范畴,要求广大青年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并以此夯实自身人生的根基。二是练就过硬本领。在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中,以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信、基因工程等为代表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这对新时代青年的能力素质结构以及知识本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习近平在深入高校考察、与青年代表座谈中,多次指出青年要“努力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要“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增强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能,具备服务社会、建功立业的本领,努力成大才、担大任。三是标注基层导向。习近平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基层一线的奋斗中不断深化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厚实了实践观的思想内涵与价值意蕴,为青年选择和青年的社会实践标明了基层坐标。多次寄语和勉励青年要艰苦奋斗,选择到最基层、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的讲话中,都希望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三、开拓重要战略机遇期青年工作的新思维//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客观反映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错综复杂,这就带来了新特征和新要求,新矛盾与新挑战。青年工作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有新的思维。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擘画了青年工作的具体实践,充分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为新发展阶段重要战略机遇期开展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思维遵循和科学方法论,开拓了重要战略机遇期青年工作的新思维。


1.运用战略思维谋大局,把握青年工作的主动性

“战略思维体现在对青年发展与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的价值判断。习近平将青年发展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中定位,将青年工作置于国际层面和未来视域中谋划”,习近平坚持运用战略思维谋大局,牢牢把握青年工作的主动性。从历史维度来看,习近平强调,“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一论断为如何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中认知青年工作、开展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强调了青年工作要从大历史观出发,要看到不同历史时期青年肩负不同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要看到不同历史时期青年运动的不同时代主题,在此基础上从不同历史时期青年工作的主要做法、普遍经验和基本规律中得出有益的借鉴和启迪;立足于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着眼于青年工作的现实,研判青年工作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历史机遇与风险挑战,使青年工作符合青年特点、顺应时代主题和回应现实要求;青年工作也要面向未来,推进青年工作不可急功近利,而要作为永续发展的大计,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长远谋划。从现实维度来看,就青年工作立足现实需要、把握新时代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特点,顺势而为、抢占先进、把握主动,习近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战略思考、谋划、决策和部署。习近平身体力行将青年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中统筹谋划推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行胜于言的实践品格。青年工作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主题主线,因此,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青年工作要贯彻党的大政方针、基本方略,要围绕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来确定青年工作的理念、规划青年工作的内容、制定青年工作的线路,从而彰显青年工作的价值承载和使命担当。从实践维度来看,青年工作必须在社会发展的逻辑运动中,把握青年特点、适应青年需要、顺应时代主题、符合现实要求,青年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要有不同的脉理方法、逻辑进路,要分析兼顾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年龄青年在思想动态、价值诉求、职业期望、就业选择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化需求,从而广泛凝聚青年、有效服务青年,把握青年工作的主动性。


2.运用创新思维添动力,体现青年工作的时代性

创新思维是一种基于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通过对象世界和自我世界的不断调节,促进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化的方法和策略,是一种联系性、过程性、开创性的思维方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必须要有促进发展的创新思维。习近平强调,青年工作要运用创新思维,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体现青年工作的时代性指明了方向。一是要做到因事而化,青年工作因事而化就是要走进青年、贴近青年,精准把握青年思想动态,积极回应青年关切,帮助青年释疑解惑;要使青年工作符合青年身心特点、结合青年现实需要、满足青年价值诉求。二是要做到因时而进,就是要求青年工作要做到把握时代主题,体现时代特色,创新方式方法,在社会运动的逻辑中凸显青年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使青年工作的思想理念、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及时根据时代发展,体现时代要求,做到与时俱进。三是要做到因势而新,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体现了开展青年工作要立足客观社会条件和环境形势的变化并不断创新发展,针对当代青年成长于网络信息时代、热衷于网络社交,青睐新型媒体等新的特点,创新青年工作的载体平台,有效利用媒体技术,使青年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载体体现新发展阶段的时代性。


3.运用辩证思维抓关键,增强青年工作的针对性

辩证思维是从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联系对其进行考察,从而能够在整体和本质层面完整地认识对象,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内蕴着深刻的辩证思维,为青年工作抓主要矛盾、抓关键从而促进系统优化、带动整体发展,增强青年工作的针对性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一是习近平提出青年工作“关键是抓住3个根本性问题”的重大论断,即“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其中,根本任务是青年工作的目标旨归,政治责任是青年工作的属性指向,工作主线是青年工作的实践属性,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旗帜鲜明地明确了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与时俱进地开拓了青年工作职责观、使命论的新境界,深刻回答了青年工作“干什么”“为谁干”“怎么干”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指明了青年工作针对什么任务、针对什么责任、针对什么主线的方向。二是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中提出了青年工作九个方面的重点和关键,即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对青年政治引领、强化青年理论武装、动员青年建功立业新时代、扩大团的工作覆盖面、落实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落实从严治团要求、抓好团干队伍建设;“九个方面”的重点论明确了青年工作的领导力量、政治属性、根本方向、基本遵循、价值追求,明确了青年工作的基层导向、基本力量和基本制度保障等;增强了青年工作在制度设计、理念思维、实施路径、方法策略上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三是对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六点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不同场合给青年的成长成才提出了系列殷切期望、具体要求,这些期望和要求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也具有内在的耦合关联,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这六点要求是习近平对青年成长成才系列要求和期望的高度概括,也是深刻剖析新时代青年群体特点,精准标定新时代青年历史使命,把握青年成长成才基本规律和历史经验,分析青年社会文化心态方面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抓住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而提出的要求,“六点要求”既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标准,还是路径选择,对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现实性。同时,“将青年的历史责任与中国发展趋势、社会变革指向及时代走向紧密结合,具有深刻的现实性与时代性”。


4.运用系统思维促改革,提升青年工作的实效性

系统思维是将事物看作综合整体,并对一整体的组合要素、层级结构、状态功能等综合考察,使得系统要素有序组合排列成各个不同的子系统,形成矢力方向一致的合力,寻求整体性推进,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分析青年工作特点、明确青年工作目标、系统推进青年工作、形成青年工作合力,在有关青年工作的思维和决策中,彰显出系统思维方法的科学性与协同性。一是提出了“青年优先发展”论。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中提出:“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这是将青年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这一系统中加以考察得出的重要论断,是青年工作的理论创新,使得“青年优先发展”由人的发展理念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同时,从青年思想道德、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婚恋、青年就业创业、青年文化、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青年社会保障10个重点领域提出了青年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使青年优先发展由理念转化为系统的、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项目。二是提出青年工作系统论。习近平指出青年工作要战略谋划、系统推进,要从教育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医疗服务、网络媒体、创新创业、就业帮扶等多重系统要素中综合考虑和把握青年工作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确保青年工作能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环境、不同发展条件,平稳而有序地进行,力求青年工作取得实效。这体现了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也为做好青年工作提供了方法论。三是提出青年工作合力论。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形成全社会关心青年、支持青年工作的局面,指出“关心和支持青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强调了全社会、全方位、多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的责任担当,体现出做好青年工作需要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的内在需求,也彰显了青年工作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的现实要求。


//四、开辟新发展阶段青年工作的新路径//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包含着青年工作的基本方略和策略路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市场和资源等发展要素以及内需潜力不断释放,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要求青年工作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适应新发展阶段、服务新发展阶段。习近平身体力行推动青年工作,部署共青团改革;强调和要求明确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标定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把握青年工作的路径方法以及确定共青团改革方略,开辟了新发展阶段青年工作的新路径。


1.明确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

马克思主义从来都赋予青年工作在执政党事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培养教育青年作为确保执政党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将青年工作作为执政党事业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着教育青年、动员青年、组织青年、发动青年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对青年以及青年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习近平将青年工作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实践逻辑加以考量,将青年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青年工作上升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深化了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整体事业中基础性地位、全局性影响、战略性作用的认识。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等5次座谈会、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3次回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等10余次重要讲话中都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要关心青年成长,要支持青年工作,“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则指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同时,习近平把青年工作置身于实现奋斗目标的历史逻辑,聚焦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行动逻辑,将青年工作与党和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相统一,使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工作主线贯穿青年工作始终,让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紧密契合,充分发挥青年工作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使青年工作切实实现为党分忧、为党尽责”。明确了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深刻阐释了青年工作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战略价值。


2.标定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是凝聚力量的旗帜,是团结奋进的航标,每一个时代的社会运动总是时代主题的鲜明体现。青年运动既是青年一代成长成才、激扬青春的生动体现,也是青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客观反映和重要组成,总是激荡起鲜明的时代主题。习近平在把握历史和社会发展中内在矛盾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历史时期青年运动的不同时代主题,赋予不同历史时期青年运动的价值逻辑,指出五四运动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青年运动把握时代主题,与时代同向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的富强民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对五四运动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青年运动主题的理论抽象与历史画像。同时,习近平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和新发展阶段的现实基础、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五四运动以来青年运动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概括,也是结合历史方位和新的发展阶段对新时代青年运动时代主题的标定与确立。


3.把握青年工作的路径方法

路径与方法是开展工作的具体形式,是落实工作理念的实践形态。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指明了青年工作的实践路径和基本方法。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提升青年工作的领导力。坚持党的领导是青年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青年工作必须彰显的政治属性;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青年工作方向不偏、道路不变,才能强化青年对党的事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进而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二是突出思想引导,提升青年工作的引领力。青年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政治责任内在地决定了要教育引导、团结凝聚青年并最终赢得青年。因此,青年工作要突出引领功能,采取青年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引导青年;创新思想引领的路径方法,从理论、历史、实践等多重逻辑和多维视角,通过转换话语体系、运用符合青年接受心理特点的方式向青年讲透党的理论、讲好中国故事。三是强化服务功能,提升青年工作的服务力。习近平多次指出,要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支持青年、服务青年。这是党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青年工作领域的体现。因此,青年工作要关照新时代青年利益诉求多样、职业结构多元、现实压力存在的客观实际,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帮助青年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满足青年合理正当的价值诉求,使青年工作立足青年之所思、解决青年之所忧、满足青年之所盼。四是加强团干队伍建设,提升青年工作的组织力。团干队伍是提升青年工作组织力的“关键少数”。习近平要求和强调团干部要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指出要从思想政治、能力作风、担当精神等方面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因此,团干部要加强理论武装、保持政治定力、锤炼优良作风、提升工作能力;能够积极应对当前青年城乡间流动性大,新兴青年群体和青年组织不断涌现,青年阶层分布多元等给组织动员青年带来的新挑战,找准组织青年、动员青年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提升青年工作的组织力,使青年工作的开展围绕着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大局,彰显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


4.确定共青团改革的基本方略

习近平把共青团组织建设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就共青团自身建设和改革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明确了共青团改革的基本方略。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明确了共青团改革的方向性。改革的方向是决定改革内容和改革实效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习近平指出“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这些重要论断旗帜鲜明地指明了共青团组织的政治属性,指出了共青团组织的本质属性是政治组织。共青团组织既不同于政府机关的行政组织,又不同于社会力量自发的民间组织,也不同于专注于公益事业的公益组织,因此,其改革必须把加强政治建设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方向。二是聚焦主责主业,把握了共青团改革的原则性。习近平要求共青团改革要“强三性”(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四化”(行政化、机关化、贵族化、娱乐化),要求共青团改革要聚焦教育引领青年、团结凝聚青年、竭诚服务青年的主责主业和工作主线;坚决克服共青团工作与时代相悖、与青年特点和现实需要脱节、与中心工作疏离的现象;着力破解阻碍共青团工作发展的顽瘴痼疾。习近平还形象地运用“公转”与“自转”的关系来形容群团组织的改革、建设中既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又要聚焦服务青年搞好“自转”。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共青团改革的实效性。习近平在有关重要讲话和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直言不讳指出问题,如共青团组织存在“四化”倾向的问题,主责不聚焦,主线不明确等等问题。要求共青团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掩饰问题,不讳疾忌医,对症下药,刮骨疗伤,真正从思想上、工作上、制度上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要围绕着共青团的职责使命,直面和查摆问题、攻坚克难,除疴去疾,在改革中增强青年工作的实效性。四是加强基层建设,抓住共青团改革的根本性。习近平要求要提高团组织的覆盖面,激活团的“神经末梢”,创新基层团组织的组织方式、活动方式,着力提升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登录我刊官方网址并查阅2022年第1期完整版PDF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第三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并按照规定向作者支付相应稿酬。

往期精彩回顾









2022年第1期目次+摘要


2022年重点选题方向


刊文推荐:论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


2020—2021年各栏目发文目次


2021年第6期目次+摘要


欢迎扫码关注《河海期刊》


新媒体编辑:河海大学期刊部媒介传播工作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